协会动态
联系我们
金寨春雨公益协会

联系人:许向东 王晶晶 邓国庆
手 机:13865785578 15656171232 13965458000
网 址:www.jzcygy.com
地 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新城区体育馆二楼

求助信箱: 1620053028@qq.com




协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勇担时代新任,点亮七彩中国——走近金寨社会主体,调研老区教育扶贫

发布时间:2019/8/22来源:华中科技大学赴安徽金寨暑期社会实践队作者:周虎浏览:1904次

    2019年8月15-22日,为深入了解我国扶贫攻坚项目中教育扶贫的总体过程和现实状况、探究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勇担时代新任,点亮七彩中国”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安徽金寨实践队延续学院“将知识书写在大地上”的社会实践传统,积极开展关于“教育扶贫视角下的老区新生”的调研。该支社会实践团队由公共管理学院MPA辅导员丁亚楠任指导老师,五名2018级硕士生组成,并得到了金寨县群团工作办公室、教育局、民政局、农村农业局等政府部门以及金寨春雨公益协会的大力支持。


 

   

    第一站,社会实践队来到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了解关于职业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关于学校学生资助方面,校团委副书记徐小锋老师介绍到,每个农村户口学生都能享有免除学费和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还根据自身事业收入提取不低于5%作为助学奖励金,另外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还可以享受免住宿费等优惠。关于农民技能培训方面,培训中心汪炜主任介绍到,本年度截止7月31日,学校培训中心已开展73次培训、涵盖5289培训人次。学校组织集中培训和到田间、农民家里进行培训相结合,并给予专家联系方式、主动建立沟通平台,实行“不是半年,不是一年,而是终生”的帮助制度。此外,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回访活动、确保培训效果。汪主任还介绍,如今本中心主要是从电子商务和旅游两方面对农民展开培训,而在往期培训中也有针对贫困户进行月嫂、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

 


 

    第二站,在春雨公益协会副会长杨族胜的带领下,调研团队走进了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习总书记曾经召开座谈会的陈泽申老先生的故居依然保持着当时的样子,以供人们了解昔日大湾的旧貌。而村子的其他地方,新建楼房鳞次栉比,白墙黑瓦交相辉映,精准扶贫给大湾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叹为观止。走进贫困户王浩的家,二层小楼改变了我们对贫困户的固有看法,因病因学致贫的他们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子女的教育费用已经全部由国家承担,并且每年还能收到来自国家的800元资助和每天4元的营养餐补助以及来自春雨公益协的其他资助。除此之外,基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山区资源,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更是让大湾村人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站,社会实践团队有幸约见到春雨公益协会会长许向东并开展面对面交谈。整个采访过程中许会长给实践队员们的感觉是低调内敛,就像协会名字一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许会长介绍因受到“麦田计划”的影响而成立春雨公益协会,而成立协会的初衷就是帮助家乡更好地发展。对于春雨公益协会能够取得成功,许会长认为财务公开、把管理费用降到最少以及协会成员不计报酬的付出是关键;目前遇到的问题许会长认为主要是协会由于影响力扩大求助人数增多资金压力较大,另外一点是金寨公益事业发展较晚人们公益意识不够强。关于未来的展望,许会长说“多向外界优秀公益组织学习以及积极组织义工活动是主要方向”。


 

 

    第四站,走进了南溪镇对当地基础教育以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调研。作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南溪镇的金寨县希望小学由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的李克强同志亲自选址。现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新校区已经建成,硬件设施已经追赶上县城学校。在与学校的王杰主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调研团队了解到了金寨县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面临的教师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随后调研团队随着南溪镇农技推广中心的汪主任前往石寨村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考察。20亩的香菇生产基地令人震撼,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帮助下掌握了新的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了发家致富。鸡鸭养殖技术带动了因病致贫的家庭走出贫困,家庭农场和淘宝网店取代了灾前的农村小商店。石寨村的扶贫之路就像村里蜿蜒曲折的公路一样,曲折但平坦,并且一直在向上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此番调研结束之际,深深体会到金寨有识之士为家乡发展东奔西走,“淳朴与善良”是老区人民给我们实践队员最大的感动。